在最早的时候,是没有午茶这个概念的,最早时候饮茶,一天的任何时间内都可以,一般会选择在晚餐之后饮用,因为可以帮助消化。后来一位上层贵妇人总会觉得午餐到晚餐之间时间过于漫长,常会感觉到饿,那时候上层社会有相关的礼仪,基本上不能随便吃零食,她便让仆人拿一壶茶以及小点心送到她的房间,在享用过之后,发现这种安排十分惬
绿茶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,便于观察茶叶冲泡过程中的姿态变化。较高档次的绿茶也可以选用白色的瓷质杯,可以使绿茶的香气更浓,口感更好。 绿茶怎么泡才好喝 二、水质要求较高 冲泡绿茶最好选用优质的矿泉水,也可以选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,水的酸碱度最好为弱酸或中性,碱性水会影响茶汤的颜色,会使茶汤颜色变深、变黄,口感和香味都会受到影响。 绿茶怎么泡才好喝 三、水温不能太高 冲泡绿茶的水温要求在80-90度最好,水温过高绿茶会变黄,茶多酚也会氧化,茶汤的香味也会丢失。 四、茶与水的比例 茶与水的比例应该为1:50或者1:70,也就是说1克茶叶最好用水50-70毫升,这样冲泡出来的茶口感好,浓度也适度。 绿茶怎么泡才好喝 五、冲泡方法 1.上投法:先一次性向茶杯(茶碗)中注足热水,待水温适度时再投放茶叶。此法多适用于细嫩炒青(如特级龙井、特级碧螺春、特级信阳毛尖、六安瓜片、老竹大方等等)、细嫩烘青(如竹溪龙峰、汀溪兰香、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敬亭绿雪等等)等细嫩度极好的绿茶。此法水温要掌握得非常准确,越是嫩度好的茶叶,水温要求越低,有的茶叶可等待至70℃时再投放。因此平常品饮操作难度较大,不很方便。 绿茶怎么泡才好喝 2.中投法:投放茶叶后,先注入三分之一热水(尤其是对于刚从冰箱内取出的茶叶),待茶叶吸足水分,舒展开来后,再注满热水。此法适用于虽细嫩但很松展或很紧实(如英山云雾、竹叶青、婺源茗眉)的绿茶 绿茶怎么泡才好喝 3.下投法:先投放茶叶,然后一次性向茶杯(茶碗)注足热水。此法适用于细嫩度较差的一般绿茶。 绿茶怎么泡才好喝 4.先凉后热法:投放茶叶后,先用少许可饮用的常温凉水浸泡三分钟左右,使茶叶吸足水分,充分舒展,在将热水一次注足。此时的热水温度要求可以略高些,85-95℃。冬天水温在100℃也可以。此法适用于冲泡各级嫩度茶叶,但要掌握得恰到好处。 以上各法冲泡的每一泡茶水,应在3-5分钟之内品完,或先将茶水沥出至品尝杯中之后品饮,这样边冲泡边品饮,每一泡茶汤的浓度均匀,口感会比较好。而茶叶在茶汤中浸泡时间过长,随着茶汤温度降低,汤色和口感都会变差。
近年来,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,茶园面积、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。但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、大而不精、大而不彰等问题突出,茶叶出口国际份额低,茶企多为原料性出口,且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,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。 茶为国饮,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,古时就有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”的传说。千百年来,种茶、制茶、饮茶成为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,从唐到清,我们的茶在国际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。如今,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,特别是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。 今昔对比可以发现,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,中国茶目前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,在国际上没有太多话语权,缺乏能够叫得响、记得住的品牌,甚至中国茶叶企业出口总额还不抵英国立顿一家的销售额。这既是中国茶产业“走出去”的痛点,也是中国茶产业“走进去”的突破点。 从更广的视角看,茶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代表着一种文化。整体来看,立顿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,其密码就在于标准化、品牌化、生活化,不仅找到了合适的目标消费群体,而且提供了合适的产品形态;不仅发展了茶产业,更传播了茶文化。 推动中国茶叶更好地“走出去”,首先需要创新理念,打好文化牌。对中国茶企来说,卖茶叶不单单是卖原料、卖产品,而应提升到推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层次上。其次要创新模式,增加产业的附加值。要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,根据茶产品需求变化,开发方便、经济、保健型的新产品,如袋泡茶、速溶茶、茶饮料,并向食品加工、生物医药、日用化工等行业渗透,形成多元化、系列化、品牌化的精深加工业。 形成一个大品牌的基础是产品,好的产品应该是标准化、标签化的,让消费者容易理解和选择。中国茶要“走出去”,还须秉持“生活方式营销”的品牌建设思路,让茶产品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。中国茶开拓国际市场,必须与国外的饮茶习惯相融合,针对出口目的国的技术标准、质量监管和消费习惯,研发适销对路的茶产品,最终补齐中国茶产业品牌和市场的短板,从茶叶大国迈向茶叶强国。